Friday, February 26, 2010

No.1 馬來摩摩喳喳(BUBUR CHA CHA)with古早味鳳梨香蕉清冰~酸甜滋味留香口齒



媽咪收起年節祭拜食物,謝天讓全家有餘。一支便宜劣等祭拜用的鳳梨($15),因纖維粗、味道酸,要被扔了。她順口說,「好懷念小時候的清冰」!我在一旁讀書,不知哪來勇氣說,「我會」!一心想做出媽咪喜歡吃的食物,但要怎麼做還真是沒頭緒。於是,那支要被丟掉的鳳梨就變成我的實驗品,看看能否廢物利用。我打算以鳳梨、香蕉做清冰,來個改良式的馬來招牌冰品「摩摩喳喳 Bubur Cha Cha」!


靈感來自父母那年代,物質匱乏,哪有什麼八寶冰,仲夏若能吃到一碗「鳳梨清冰或是淋香蕉油的清冰」就太棒了。小時候他們帶我出國,覆滿五顏六色果凍和椰奶西米露的摩摩喳喳記憶深刻


舀一口我剛做好的馬來摩摩喳喳with古早味鳳梨香蕉清冰,濃郁的鳳梨香蕉味撲鼻而來,含入口中,滑溜的椰奶西米露在舌間跳動,這道繽紛沁涼的消暑冰品,很適合高雄最近的天氣(呼熱熱)。聽到媽咪,吃完後還要再來一碗,打了102分給我,全身緊繃的肌肉頓時放鬆,謝謝媽咪,妳喜歡我為妳做的第一道料理!「母愛讓我不論遇到任何挑戰,都充滿了自信與勇氣」~不懼怕的說我會



材料A. [鳳梨香蕉清冰]

1. 鳳梨x1

2. 香蕉x2

3. 開水x1碗(吃飯的碗)

4. 紅砂糖x15匙(吃飯用的湯匙)

5. 冰塊x1桶(可放滿整個果汁機)



材料B. [椰奶西米露]

1. 西谷米$5

2. 椰奶x1罐(240ml
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

做法A. [鳳梨香蕉清冰]

(1) 鳳梨切碎、香蕉切碎



(2) 開水煮滾後關小火

(3) 加入砂糖煮滾

Oops!⊙⊙ 小心爐火要低於鍋內水高度,否則沾黏糖水的鍋內焦掉,會洗到讓你流淚



(4) 倒入鳳梨塊以小火熬煮幾分鐘




(5) 關火前再倒入香蕉塊,以小火熬到香蕉融化




(6) 熄火後隔水加熱放涼




(7) 2/3的鳳梨香蕉料倒入果汁機

Oops!⊙⊙ 剛開始,先倒冰塊沒加醬料,結果一按鈕,果汁機發出轟隆巨響兩聲後就停止了,糟了,是不是被我搞壞了原來是,果汁機底部要先有液體再加入固體,否則固體會將刮刀底部卡住




(8) 再將冰塊倒滿果汁機

※因為冰沙太稠,果汁機攪一下,就停起來用刮棒攪攪幫它均勻




(9) 打到綿密沒有整顆的冰塊即可停止




(10) 1/3的鳳梨香蕉料倒入冰沙拌勻

※可保留吃到一部分塊狀的口感




(11) 將冰沙倒入容器中,放入冷凍冰硬




做法B. [椰奶西米露]

(1) 將開水煮滾關小火

(2) 倒入西谷米




(3) 煮到外透內白




(4) 盛起濾掉熱水倒入冷水中

※這動作可讓西米露保持彈性




(5) 冷卻後的西米露,再將水濾掉

(6) 倒入椰奶,放入冰箱備用



組合:將家中的時令水果切塊,鋪在鳳梨香蕉冰上,最後淋上椰奶西米露,如家中有小孩,也可放上最愛的椰果或布丁,就是一碗多C又高纖、既台式又馬來的古早味摩摩喳喳囉(馬來話叫莫莫查查 BUBUR CHA CHA)!




Thursday, February 25, 2010

油品適合的烹調方式與冒煙點


各類油脂發煙點


茶油/252℃
大豆沙拉油/245℃
紅花籽油/229℃
精製豬油/220℃
葵花油/210℃
玉米油/207℃
奶油/207℃
橄欖油/190℃
麻油/177℃
花生油/162℃


1、聰明選油

彰化秀傳醫院營養部主任張水秀指出,油品都含飽和脂肪、單元不飽和脂肪酸、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只是比率不同。


飽和脂肪酸:動物性油脂及椰子油、棕櫚油、瑪其林、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,都是屬於飽和脂肪酸的油,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。


不飽和脂肪酸:橄欖油、葵花籽油、芥花油、花生油等油品含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對心血管危害較少,但不耐高溫炒炸。


精製油加工過 已非好油

永和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提醒,市面上精製油一定要慎選。許多廠商為迎合國人大火炒菜習慣,把優良進口橄欖油或其他食用油再精製,又多了一道氧化過程,就不能算是我們說的「好油」了。


最正確的做法,是買未精製的植物油,做中、低溫烹煮。


2、正確用油

「滋!滋!滋…」一道道白煙竄起,王太太忙不迭地倒入青菜,快炒三分鐘起鍋,一氣呵成。香氣雖四溢,看在營養師眼中,心肝揪成團。


竹筷試溫175~195℃下鍋

如果你是冒煙才開始炒菜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彰濱秀傳醫院營養科組長王馥祁提醒,熟調食物時,油溫不可過高,在175~195℃較適當,不要 等冒煙才下鍋,因為這個溫度不但可以保留植物油中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,且可以避免不飽和脂肪酸冒煙時與空氣中的氧結合產生黏膠,附著在廚具上,不易清洗。


王馥祁建議,要知道油溫是否適中,可以一根竹筷插在油中試試,當筷子周圍開始出現小泡沫時,即為煎、炸或炒的最適當溫度。


油炸用油 發煙點要190℃以上

王馥祁說,食物加熱時,剛起薄煙時溫度稱「發煙點」,此時油脂品質開始變劣。發煙點可作為油脂精製程度和油脂新鮮度之指標。基於安全和經濟,用來油炸食物之油脂其發煙點最好在190℃以上。


瀝乾食材 避免加速酸敗

好了,抓緊食用油最佳烹煮溫度後,可以準備食材了。食材清洗完,切記將水分儘量滴乾,因為水分不但會使油鍋起泡、飛濺,同時也會促進水解反應,加速水解性酸敗。


勤撈碎屑 油炸鍋面宜小

下鍋了。看著食材在鍋中翻騰,別忽略油鍋邊邊的屑屑。油炸時,落入油中的麵粉、麵包屑、食物碎塊,應不時撈走,因為這些屑屑會加速油脂酸敗。此外,鍋面不可太大,宜面小、鍋深,可以減少油脂與空氣接觸的面積。


油炸剩油 炒菜盡快用掉

起鍋了,剩下的油脂怎麼辦?陳奕翰提醒,炸過的油用來炒菜為宜,不宜再用來油炸,且應儘快用完,切勿反覆使用。當油顏色變深,質地變稠,油脂混濁,使用時產生如螃蟹吐出的氣泡時,就應丟棄,不可再用。


3、健康吃油

1.水油炒:先放水,使用中、小火,等到水稍微滾了,再放油。這種做法為「水油煎法、炒法」。若直接用油熱鍋,溫度會直逼200℃至300℃,油質會變化並冒煙。


2.水煮法:水煮菜,將菜撈起,再拌油和調味。


油品與適用烹調

1.適合涼拌(49℃以下):除了常溫下是固體的奶油、豬油、椰子油、酪梨油與反式脂肪油外,任何食用油都適合。亞麻仁油因為營養價值高,建議生吃才不易破壞。


2.只適合水炒(100℃)、不可火炒:葵花油、菜籽油。


3.只適合中火炒(163℃)、不適合煎炸:冷壓初榨橄欖油、大豆油、玉米油、花生油、胡桃油、芝麻油、奶油、豬油。


4.可大火炒或煎炸(190℃):葡萄籽油、杏仁油、榛子油、茶油、酪梨油。


各種油脂營養價值:

豬油:含花生四烯酸,這是它常被詬病處,因這成分會誘發身體發炎。不過,豬油中含有月桂酸,可抗菌、抗病毒、提升免疫力。此外,豬油穩定性高、不易變質,較耐高溫烹調。


橄欖油:含較高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血脂肪不易增加,降低心血管病變的機會。且含抗氧成分,可抗老化。


葵花油:最常見的是亞麻仁油酸葵花籽油。有高成分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或稱亞麻仁油酸,是一種對人體相當重要的脂肪酸。


葡萄籽油:不含膽固醇和鈉。所含亞油酸具防止血栓形成、擴張血管的作用。是目前已知亞油酸含量最高的植物油之一



堅果、核果或種籽:含 Omega-3 脂肪酸,亞麻籽 () 含次亞麻仁油酸 ALAALA 可以在體內轉變為 DHA EPA。是素食者必備營養補充品。


市面上常見橄欖油、葵花油、豬油、椰子油、大豆油等各種油品,陳俊旭說,每種油有不同的冒煙點,最好熟悉各種油耐熱度,高冒煙點的油可用於低溫的涼拌、水炒,但是低溫用油則不可用來高溫煎炸。


市面上最常見的油多是「精製油」,陳俊旭說,本來不穩定、有雜質的油脂,經過精製過程,再使用除色、除味之後,油脂會變得晶瑩剔透,可耐高溫煎炸,但是大豆油沒了大豆味、橄欖油沒了橄欖味、椰子油沒了椰子味道,珍貴的營養素也流失。


至於現在大為流行的混合油,陳俊旭認為,即使混合油標榜含有橄欖多酚,可是混合油裡面多是芥花油、玉米油等沙拉油,橄欖油的比率可能根本佔不到二成。


陳俊旭說,他心中的首選油是「苦茶油」,可稱為東方的橄欖油。橄欖油雖佳,卻較適合低溫烹調,與東方人的烹調習慣不同,而苦茶油冒煙點高達 223℃,較適合煎炸。


民間許多人用苦茶油烹調月子餐,也有人說喝苦茶油可以顧胃,這是因為苦茶油可以加速傷口癒合、抑制幽門桿菌,也有越來越多嚴重發現,苦茶油可以抗癌、減少西藥腎毒性、殺菌等。


但苦茶油價格昂貴,600cc 要價 500~1000 元不等,只夠四口之家吃半個月。他建議,家中應備有三種油,用苦茶油高溫烹調、椰子油中溫烹調、冷壓橄欖油涼拌。


不過,鄭金寶認為,苦茶油的產量少,普遍性低,再加上價格高,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全面改吃苦茶油。從營養的角度,建議從烹調方式改善,家庭主婦少用油炸的烹調方式,以確保家人的飲食安全。


鄭金寶說,人難免想吃油炸物,但記得拉長間隔頻率,偶一為之無妨。就怕家庭主婦炸過一次後,捨不得丟掉大鍋油,密集、反覆使用,炸越多次,裂解物就越多,很是傷身。


除了回鍋油之外,陳俊旭認為,對人體殺傷力最大的壞油是「氫化油」,氫化油可以讓食品香脆,洋芋片就是最佳代表,氫化油會添加在餅乾、麵包、冰淇淋,或是炸油條、薯條、巧克力、鹽酥雞等。


氫化油含有反式脂肪酸,會導致低密度膽固醇升高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、干擾免疫系統,美國紐約已經下令禁止使用反式脂肪,台灣還沒有相關規定。


像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子手臂膀上長滿疹子,上百顆綠豆大小的疹子,看來十分恐怖。專家認為,是壞油惹的禍,男子嗜吃洋芋片、薯條、炸雞等氫化油製成的食品。改用好油後,三個月內,疹子不藥而癒。


陳俊旭說,這個嗜吃洋芋片、薯條的年輕男性,就是因為吃了太多壞油,才會讓皮膚情況惡化,現代人過敏、心血管疾病多都與吃壞油有關


煎煮炒炸涼拌油 8大Q&A

【聯合報/記者周小仙/報導,記者陳立凱、侯世駿/攝影】

程安琪家必備的橄欖油、沙拉油、葵花油或玉米胚芽油。

















家用三種油 拌炒煎炸都OK

Q1:我很愛下廚烹飪,家裡要準備哪些「基本款」的油?

A1:「像我都會準備橄欖油、沙拉油、葵花或玉米胚芽油三種油。橄欖油清香適合涼拌,沙拉油炒菜,要炸東西就用葵花或玉米胚芽油。」程安琪大方推薦自己的愛用油,因為好油才能炒出好菜。不過程安琪也貼心提醒,要是用量不大,買小罐的油才不易擺太久而變質。


熱油不需冒煙也可烹調

Q2:常看食譜寫說要熱油到冒煙,是為什麼呢?

A2:以前大家常以「熱油到冒煙」作為食材下鍋的依據,不過現今科技進步,大部分的油就算不熱到冒煙,只要熱流波動,油溫即達適合烹調溫度。


不飽和脂肪多為液狀


植物油裡含不飽和脂肪酸,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

















Q3:飽和、不飽和脂肪酸是什麼東西,吃進身體裡有差別嗎?

A3:分辨脂肪飽不飽和,以學術角度來看,就是脂肪酸組成的碳原子鏈上,有沒有「雙鍵」(double bond)存在,有雙鍵的油脂,就是不飽和脂肪。簡單說,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多為液狀,像沙拉油、橄欖油,而飽和脂肪如豬油、椰子油則為固狀,這也就是為 什麼食用不飽和脂肪,比較不易讓心血管疾病上身。


植物油、動物油 熱量差不多

Q4:印象中,植物油比動物油熱量低,應該比較健康吧?

A4:請記得「只要是油,熱量都差不多高」,並不會因為以植物油取代豬油,就能降低熱量。只是植物油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多,較不易造成心血管疾病;動物油雖香,但飽和脂肪含量高,對身體負擔相對增加,但不論動物、植物油,都要適量攝取,防止肥胖上身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炸油炸不酥 就該換油

Q5:每次買雞排這種小吃,我都會看他們油鍋裡的油是不是新油,到底炸油要用到怎樣的程度就要換新呢?

A5:如果油使用後變得黑黑、稠稠的,很會冒黑煙,炸什麼都炸不酥時,就該換油了。這麼說還太抽象?平均而言,鍋內的油拿來高溫炸食物5分鐘,約可炸7次才需要換油,或是以加新油來稀釋老油。


清香油就是豬油

Q6:清香油是什麼油啊?聽名字感覺蠻清爽的,是植物油嗎?

A6:清香油就是豬油,不過據廠商說,他們已將豬油中的飽和脂肪從41%降到28%,並混合沙拉油,減低身體負擔。


橄欖油宜拌、沙拉油宜炒、芥花油宜煎炸

Q7:一般常見的食用油,總讓人分不清何時該用何種油,能不能列表說明?

A7:


玻璃瓶裝油 比較理想

Q8:油買回來要怎麼保存?用玻璃瓶、塑膠瓶裝好像只差在質感?

A8:由於油脂易受溫度、日照、空氣影響而氧化變質,開封後要盡快將油用完;如果一段時間不使用,最好放冰箱保存。選購油品時,以玻璃瓶為優,因為油與容器接觸時間長,用穩定性高的玻璃瓶裝,才不易在存放時悄悄釋出不好的物質。


【2008/01/05 聯合報】

錯用橄欖油 養生不成反傷身

中央社╱中央社 2009-08-19 14:51

(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9日電)蕭先生罹患高血壓10多年,平日飲食清淡,健檢發現抗氧化指標及血脂異常,原來家人天天拿不耐高溫的橄欖油來炒煮煎烤,結果吃進比回鍋炸油還糟的劣質油。

聯欣診所院長林美秀今天指出,她原以為蕭先生吃得太油,蕭先生喊冤說自己30歲出頭就高血壓,而且馬上戒菸,經常運動,家裡油炸食物從不上桌,如今知道家人拿橄欖油來炒菜煎魚,不但糟蹋好油,還吃出問題。

蕭太太在營養師建議下,改用發煙點216度的葡萄籽油來炒煮煎烤,發煙點約120度的特級冷壓橄欖油來涼拌食物或沾麵包,1個月之後,蕭先生的丙二醛(MDA)指數從2.2降到正常的1.1,幾個月之後,再降到0.54,三酸甘油酯檢查也正常。

林美秀說,丙二醛指數是一種細胞抗氧化能力的指標,當人吃進太多回鍋油、油炸物等自由基,或經常曝曬在強烈紫外線、過量電磁波的環境中,丙二醛指數就會升高,此時身體可能未病,但已有血管硬化等警訊

她指出,日前麥當勞等速食炸油不合格事件沸沸揚揚,民眾以為減少外食就可避免,但是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分析1342人的健檢報告,有7成的丙二醛指數偏高,他們常見的錯誤用油觀念就是錯用橄欖油,這是另一種「食」油危機。

林美秀提醒,外食族在挑選食物時,以蒸、滷的菜色取代油炸品,居家烹調則依烹飪方式選擇不同油品,愛吃零食及甜點的民眾,少吃酥油或反式脂肪的餅乾糕點,可以羊羹、紅豆湯、蒸蛋糕等中式甜品代替。